极目新闻记者 张浩 Li Yang
2月24日晚,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委网信办发布通报称:2月23日20时左右,我局在网上巡查中发现,某平台账号“富阳民杰》发布了一段视频。 据显示,他在家中被一名男子“殴打”。 22时许,女子在某平台直播,称自己遭到前夫家暴,已报警。 经查,该账号注册人谭某(女)为博取同情和吸引流量摆拍家暴谎称报警,与前夫摆弄视频,并在直播中谎称要报警。 谭某对自己冒充和发布虚假视频吸引粉丝的行为供认不讳,并已自行删除冒充视频。 有媒体未核实来源直接转发转载,误导公众。 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取证和处理中。
官方公告(截图)
互联网不是法律之外的地方。 这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查处网络平台虚假信息时常说的话。 但显然,有些人并没有听进去。
通报中的安徽女子自导自演“前夫家暴”惨剧,并在直播中谎称自己报警。
各方希望吸引流量,也确实达到了目的。 不少网友因为关注这起“事件”而义愤填膺。 一时间,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同情。
然而,这些流动是短暂的,而且更危险。
摆拍视频截图(Video )
虚假泡沫一戳破,当事人认为可以涨粉卖货。 殊不知,等待她的是真相大白后的尴尬,甚至可能是进一步的法律制裁。
对于互联网上的视频创作者来说,为了达到吸引流量的目的,自导自演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博主在创作视频之前摆拍家暴谎称报警,也要加强法律素养,明白什么可以拍什么不能拍,不要为了流量而踩到法律的红线。 奉劝那些博主,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能拿到。 家庭暴力是社会热点,也是女性的痛点。 这一次,拿女性痛点作为“卖点”来增加流量也未免太过分了。
而这件事也提醒媒体,遇到这种信息来源单一的热点事件,一定要通过多方核实,而不是一味兜兜转转。 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去假留真。 长期当“二传手”,只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曝光毕竟是一时的,长期积累的公信力不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