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21时许,秦岭深处洛南县石门镇洋河村的黑夜,被一道光柱划破。 村医范新志正骑着摩托车赶往村9组丁铁银老人,准备救治老人感染新冠病毒。
82岁的丁铁银三天前出现发烧症状,但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外出。 范新之得知情况后赶到家中。 为了让老人得到有效治疗,范新智每天3次上门为老人送药打针。 如今,丁铁银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
“这几天不能下床,家人也不知道怎么照顾我,多亏了范医生,我才能恢复得这么快。” 丁铁银说道。
这几天疫情下的村医:每天接诊三四十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持续增加,给范新智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我会建议他们到村卫生室自行诊治;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会到村里诊治。幸运的是,有包村的两名医生在镇上,我去诊所就医时,他们可以照顾我。尽可能满足村民的医疗需求。” 范新志说,如果有重症患者,他会按照预案第一时间向乡卫生院报告,包村的医生会诊,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转诊。 目前,洋河村各类药品储备充足,可以满足群众就医需要,无重症患者。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洛南县采取县乡、乡镇村、村组三级联动管理。 从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抽调32名医护人员组建东部医院。 西部、北部3区16个乡镇卫生院便民救治组开展门诊、查房、查房、急重症救治培训、会诊指导等工作。 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抽调124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巡逻队,覆盖247个村,每位执业医生覆盖2-3个村,并与村卫生室互联互通,确保群众及时得到诊治。他们病了 。 各村村医实行小组负责制,对重点人群进行会诊、查房、指导用药和健康监测。 公开包镇村所有医生信息疫情下的村医:每天接诊三四十人,方便群众就诊和就医。
1月5日,来到洋河村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石门镇卫生院医生李卓、甘玉霞正在接受治疗。
“按照保健所的安排,我们每天上午9:00到16:00在村上接受治疗。前阵子,诊所平均每天接待30到40名病人。这两天,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减少了。” 李卓说:“村医老范熟悉村里的情况,遇到老人、孕妇、残疾的病人,他都会来看病。这段时间,我们就留在诊所里,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让百姓少跑,把病解决在家门口。”
“为了让绝大多数感染患者在基层得到首诊,我们充分发挥了全县259个村卫生室、16个乡镇卫生院、7家民营医院、3家公立医院的作用,建立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机制,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由村级负责收治,乡镇卫生院提供上门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县级医疗机构开通在线咨询热线,积极答疑解惑,重症救治。针对独居老人、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特别是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群,建立台账,确保医疗服务保障。” 洛南县卫生局局长石罗军说。 (记者王洁玉通讯员冯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