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储蓄量增加,20-25岁的年轻人增加了很多动力。 后浪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2200名40岁以下人群中,90后作为职场主力军,每月有储蓄习惯的比例最大,占比达41.7 %。 95后紧随其后,也达到了40.6%。 在储蓄率方面,90后在各年龄段中均处于领先地位,30%的人表示会把每月收入的50%以上存起来。
过去三年,受疫情环境影响,很多人都经历了工作不稳定、工资难发的艰难时期。 职场新人很苦恼,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更苦恼。 如果他们没有钱,他们将无法前进。
年轻人存钱,一方面可以早日实现经济独立90后报复性存钱,不再依赖父母; 这样看,90后的报复性存款无可厚非。
但作为国家消费主力军,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由“消费大户”转变为存款“军队”90后报复性存钱,势必不利于拉动消费、拉动内需。 年轻人储蓄的增加可能伴随着消费的收缩。 这些现象从热议的“奶茶告别30元时代”“三五年不换手机”就可见一斑。 在短期存款的风波中,一些行业已经停摆。
对于年轻人的报复性攒钱行为,专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人建议年轻人多花钱,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储蓄多,可以用三分之一的储蓄买房,提振楼市。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类似的建议可能会奏效一时,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量。
人们的血汗钱是用来生活的。 钱怎么花、怎么用,要看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初入社会,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花了不少钱的年轻人。 买房子需要长期规划。 如果他们将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房地产中,将无法在市场上正常流通,也无法创造新的财富。 这种情况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毕竟没有人不喜欢花钱,但是花钱的前提是要依附于自己的经济基础。 人家钱多了,当然愿意花钱,提高消费水平,有能力就买房。
如今,90后报复性存款、报复性消费只是短期现象。 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的全面复苏,如何推动市场的全面复苏,让老百姓真正赚到更多的钱,是当下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经济好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有消费意愿。
(黄河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