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24日)开赛。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人。
474万的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历年申请数据发现,2017年至2023年,研究生申请人数分别为201万、238万、290万、341万、377万、457万、474万。 与2017年相比,2023年申请人数6年增加273万人次,增长1.36倍。
但与2022年相比,2023年考研报考人数增幅有所放缓,报考人数较2022年增加17万人,增幅3.7%。 从公布考研报考人数的省份来看,部分省份增长较快。 以广西为例,2023年考研报考人数突破9万人,比去年增加1.1万人,同比增长13.9%。 连续多年报考人数大幅增加; 湖南省考研考生总数18.09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考研报考人数474万,增长7.87%; 今年安徽省共有名考生报考,比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增加15300人,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 与此同时,东北的辽宁、黑龙江等地出现小幅下滑。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伴随着考研热潮,高校报考人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各高校表现不一。 总体来看,一流大学申请数量增长乏力,“双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例如,2023年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为9486人,较2022年增加3385人。2023年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将突破5000人大关首次达到 5,087 人,比 2022 年增加 1,441 人或 39.52%。
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第一财经。 一流大学研究生保有率相对较高,而统考名额相对有限,竞争激烈。 为了提高考研成功率,不少考生会选择报考一些“双非”院校。 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次优的选择也不错。
根据麦科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考研比例持续上升》(以下简称《报告》),麦科斯通过对在读研究生的本科高校毕业生的深度调查发现就业竞争得到加强。 实力是他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因就业前景良好而选择继续深造的研究生群体比例(55%)较2019届提高了3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2021届在读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中,因为想上更好的大学(43%)和想转专业(10%)而选择读研的比例)比2019级下降了8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称,很大一部分本科生考研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历提升后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 Mycos数据显示,随着毕业时间的流逝,学历的提升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回报和就业体验。
通过2016年毕业五年后学历提升者与未提升者月收入对比发现,学历提升者月收入(11099元)比未提高学历者(10256元)高出843元。 其中,在“双一流”高校中,教育水平提升的影响更大。 教育改善组月收入(13709元)比非改善组(12737元)高972元。 月收入(10577元)比未养组(9759元)高出818元。
上海财经大学大四学生陈晓表示,现在同学们报考考研,主要是就业压力大,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比如现在很多更好的职位需要研究生。
Mycos数据还显示,激烈的竞争让应届本科生第一次考研落榜的人数增加,第二次考研的群体不断扩大。 2021届毕业生中,6.1%正在备考(无就业,全日制备考); 其中,二次考研占比达到4.9%,前两届同期占比(2019年为3.4%,2020年为4.3%)。 上升。
进一步,从不同类型高校来看,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二次考研比例较高,上升速度快于“双一流”高校。 %考研报考人数474万,比2019年同期(3.5%)高出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多次考研成功率持续下降。 通过对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调查,毕业三年内顺利通过考研的比例从2015届的55.4%下降到2018届的43.1%,下降了1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