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高管,刘强东又上热搜
刘强东再次成为热搜常客。
近日,刘强东在京东内部管理培训会上批评了部分高管,称“用PPT和假词汇自欺欺人的人都是骗子”。
“有人写了漂亮的PPT在会上汇报,但业务的真实情况与PPT呈现的相去甚远。” 一些高管专注于制作PPT和造词活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做得一塌糊涂,“后来你发现他们是骗子,”刘强东说。
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刘强东痛攻打京东中局高考PPT希盼自己#单日阅读量达4.8亿,再次登上热搜列表。
的确,这种“创始人归来,天王怒斥高管”的情节很受舆论欢迎。 在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对刘强东的看法表示赞同。 用PPT美化甚至骗人,长期以来一直是行业的顽疾,堪称大公司的通病。
但实际上刘强东痛批中高层,“PPT大神”只是一个缩影。 通过11月份的“高管培训班”和12月份的“线下经营理念学习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刘强东对京东组织效率和集团战略的失败。 娇,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刘强东认为,京东要聚焦成本、效率、体验等关键要素,重拾低价策略,回归用户。
来源:刘强东微博
无独有偶,就在刘强东批评高管事件曝光前,上周腾讯内部会议上,另一位互联网第一代老大马化腾也在内部“放狠话”。
12月15日,腾讯在线召开内部员工大会,100余名员工同时参会。 马化腾一改往年温和鼓励的风格,言词犀利,直言“留给一些企业的时间不多了”。
指出许多管理干部知道但不愿摆在桌面上讨论的问题。 除了具体的业务不满,内部腐败问题也被凸显,“真是触目惊心”。
将这两起事件放在一起来看,2022年底,互联网企业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创始人纷纷出面吐槽积弊,也说明这些平台确实到了必须要面对的时刻。改变。
对于外界来说,刘强东此次对高管的尖锐批评,不仅意味着他在京东内部进行了重大调整,也清楚地表明,经过二次放权,刘强东又重新回到了京东的中心。
这一次,他开始重回业务一线。
刘强东为何归来
详细来说,这十年来,刘强东似乎一直在集权放权。
此轮放权始于2018年,当时京东宣布京东自即日起实行轮值CEO制度,由集团CMO徐磊兼任首任京东轮值CEO。 徐磊的轮换被市场视为刘强东放权的信号。
回顾刘强东逐渐消失的那三四年,京东的发展其实非常稳健。
以徐磊为例。 他上任后,构建了京东的前中后台架构,带动京东进入新用户快速增长阶段。 2020年,京东80%的新增用户也将来自下沉市场。 2021年一季度,京东月活跃用户将升至5亿量级。
单从用户规模来看,与2019年的3.05亿年活跃用户相比,京东最近一个季度的年活跃用户攀升至5.88亿,整体翻了近一倍。 截至2021年,京东的净收入增速也保持在27%以上。
如果再加上京东物流分拆上市、京东健康、京东集团赴港上市等重大事件,总体来看,在这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下,京东的发展态势是非常稳健的。
那刘强东为什么要回来呢?
结合京东内部会议、京东财报数据等消息可以看出,刘强东回归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公司病的曝光,已经开始影响到核心战略方向。
上面所说的所谓PPT文化只是表象,这种奇怪的文化想要掩盖的才是真正的原因。
进入2022年以来,京东在业务增长上遇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京东今年经历了“史上最艰难的618”。 在最新的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徐磊也表示,“我认为最糟糕的时刻已经基本过去了。”
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总营收分别录得2396.55亿元、2675.99亿元和2435.3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7.95%、5.44%和11.35%,相比之下2021年全年27%的增速,京东营收增速放缓。
相比营收放缓,刘强东更关注京东战略发展方向的模糊性,尤其是低价优势这一核心点,这让以低价战略屡战屡胜的刘强东非常开心.
比如,在此次披露的内部会议中,刘强东提到,以往面对当当、苏宁时,胜负的关键是价格。
关于这一点,刘强东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京东刚推出大家电时,刘强东喊出了这样一句口号“京东大家电三年内毛利为零”。 即日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
表面上不谋利,实际上刘强东谋求的是未来,谋求的是更大的市场。 低价只是战略的一部分。
综合来看,刘强东此次对部分高管的严厉批评,其实是敲山打水。 经过这次严厉的批评,京东重新调整了当年的策略:低价高效应对新的竞争。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刘强东是在玩“复古”,用过去的策略打一场新时代的电商大战。
只是如今,行业的竞争与以往不同。 京东的增速能否追随刘强东的“王者归来”,需要慎重考虑。
面对新的行业竞争,刘强东能否获胜?
当前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格局已今非昔比。
先说大淘宝。 与京东类似,大淘宝也处于关键的转折点。 上任一年的戴山,将淘宝从交易向消费转型,不断强调好内容、好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近期,淘宝直播对全行业新主播的渴求,对行业内商家直播的扶持,都是内容战略下的举措。
淘宝系老对手的实力和基本面依旧深不可测。 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的12个月,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过万元的消费者人数保持在1.24亿左右,留存率达98%。
仅一组数据显示,阿里仍是中国第一大电商平台。
除了老对手,行业的新动向更是捉摸不定。
没错,我们说的就是抖音和快手。 这两位玩内容和玩流量的高手,依靠有别于传统电商平台的内容种植基因,迅速占领了市场。
虽然目前短视频巨头的电商交易额占比还不够高,但短视频内容持续占据用户时间的趋势几乎无法逆转。
最新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快手月活跃用户已突破6亿,日均活跃用户使用时长达到129分钟/天,超过两个小时的使用时长,震惊业界再次。 所以连腾讯都把视频号当成了“观众的希望”。
短视频巨头对用户时间的强势占领,进一步瓜分了电商平台的流量增长空间。
除了淘宝的抖音快手,近几个月来,拼多多在海外市场的强势反击,更是将低价电商的剧本发挥到了极致。 美团即时零售和大零售体系依托600万骑手,在同城零售市场大踏步前进。
整体来看,站在2022年底,京东面临的电商挑战与2018年截然不同,既有老对手淘宝、天猫、拼多多,也有新对手抖音、快手、美团。 行业竞争越激烈,用户的需求就越多样化。
现在,如果刘强东收回大权,自己经营,面对这么多战线,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在业绩上取得突破。
但有意思的是,在舆论和用户层面,创始人King 怒斥官方,人见人爱。 在口碑营销方面,刘强东正在为京东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流量红利。
11月以来,刘强东上了不下5次热搜,为2000名高管降薪,为基层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分享积极经验刘强东痛批中高层,京东物流驰援北京,批评高管批评几乎每次都能引发大讨论。
而频频登上热搜的刘强东,更是在树立一个能听到底层声音的创业形象。 都在评论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这份来自用户的简单信任,在业内实属罕见,自然也逐渐投射到京东身上,助力京东在更深层次上打造和深化品牌形象。
毫不夸张地说,虽然面临新的行业挑战,但京东和刘强东在行业内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以电子产品为例,京东拥有高效的自营物流经验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经验。 如果京东能在此基础上重新夺回价格优势,并保持现有优势,将在电子产品电商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基础上,刘强东拥有创始人身份的顶级buff。 与京东的职业经理人管培生,甚至是现任高管相比,刘强东可以调动更多资源,调整战略。 业务支持将更加高效。
所谓战略调整,其实就是“回归成本、回归效率、回归体验”,这是刘强东多次在京东全体高管面前说过的。
至于未来的战斗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