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温馨提示”的截图在圈内流传,称“很多二次回阳的人,因为转阴后忘了换牙刷,结果再次感染了自己”。 这是真的。 它的?
上海谣言平台证实,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中国科协指出,新冠感染者康复后,无需更换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包括牙刷、口红、杯子等直接接触口腔的物品。
做出这样判断的原因有二:一是菌株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很短。 即使在实验环境中,病毒在物体表面的最长存活时间也不超过10天,再次感染的概率也不高。 而且,早在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时,也提到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大多数物品在室温下放置很短时间。 全部灭活。 因此,人们不太可能通过接触物体表面感染,而气溶胶和飞沫是更重要的病毒传播途径。
二是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会产生针对相应毒株和变种的特异性抗体。 当人体再次接触同一种病毒时,体内的免疫细胞能迅速产生抗体清除病毒。 如果短时间内“复阳”,肯定是不小心感染了病毒的另一种变种,不是同一种毒株。 至于网上提醒中提到的旧牙刷,即使上面有病毒,也是同一株,所以不会引起“复阳”。
从上海辟谣平台后台的留言来看,公众对居家消毒仍有不少疑问。 对此,上海辟谣平台整理了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组、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及相关专家的建议别忘了给冰箱消毒,现回应如下。
问:感染新冠的人真的不碰冰箱吗?
答:不建议新冠感染者接触冰箱。 因为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比在常温物体表面存活时间更长。 如果新冠感染者与家人同住,不建议新冠感染者接触冰箱。 极端假设:感染者在打开冰箱时打喷嚏或咳嗽,将气溶胶喷入冰箱,冰箱可能被病毒污染。
冰箱消毒,可以拔下冰箱插头,用含酒精的抹布擦拭冰箱内外。 冰箱内的包装食品可以擦拭外包装; 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经高温加热后也可放心食用。
Q:居家隔离消毒的要点有哪些?
答: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室内通风,做好重点区域(共用厕所等)和物品(餐具等)消毒。
如果隔离人员单独居住,有生活自理能力,可自行对单人房间进行消毒,其他房间由合住人员进行。 消毒可分室进行,尽量避免人员在场。
隔离期结束后,要对居家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Q:家庭消毒可以使用哪些消毒剂或消毒液?
答:建议使用消毒湿巾,或低腐蚀、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75%酒精、含1%双氧水或季铵盐的湿巾、或含有效氯/L的含氯消毒液) 、尽量采用擦拭(拖地)消毒的方式。
Q:使用消毒剂有哪些禁忌症?
答:1、消毒剂不能混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剂混合使用,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 例如,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可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起中毒。
2、请勿使用酒精喷雾消毒。 在家中使用酒精时要注意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消毒时使用的酒精浓度应为75%,切记避免大面积喷洒酒精的消毒方式。
三、电器消毒必须先切断电源。 对电器表面进行消毒,应先关掉电源别忘了给冰箱消毒,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问:“阳性”或家中有感染者如何进行空气消毒?
答:保持家中通风。 开窗时应关上房门,独立开窗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按新风模式运行。
如果无法自然通风,可以使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卫生间应开窗通风,或开排气设备通风。
Q:如何对日常家居用品进行消毒?
答:居家隔离人员如有同住者,应注意对可能相互接触的日常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包括台面、门把手、电话、开关、洗手盆、水龙头、马桶等.
可用75%酒精含量的湿巾、1%双氧水湿巾或季铵盐湿巾擦拭消毒。 若用含有效氯/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可用清水毛巾擦拭,去除残留物。 日常接触频率高的物品,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每天可用/L含氯消毒液湿拖地面,等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1-2次。
Q:卫生间如何消毒?
A:有条件的隔离人员可以单独使用厕所,每天消毒一次; 如与家人共用卫生间,居家隔离人员每次使用后及时对马桶进行消毒,小便池及周边可用/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擦拭用清水洗掉。
Q:餐具如何消毒?
答:居家隔离人员不宜与同住人员共餐,餐具应分开使用。
被隔离人员的餐具应煮沸15分钟或放入碗消毒柜消毒。 也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再用水清洗。
Q:如何对衣物、毛巾、床上用品等纺织品进行消毒?
答:衣服、毛巾等先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L季铵盐消毒液或其他衣物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照常清洗。
不方便清洗的被褥也可以通过日晒等物理消毒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