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陈航)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门诊坐班:10天接诊4000多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累计接诊急诊70913人次,完成各类急诊手术793例,对发热患者实施手术74例. 防控与医疗并举,医院诊疗服务特别是急救服务安全有序,实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零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平在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上述内容。
为最大限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制定完善了新冠肺炎筛查、防护和终末消毒原则等制度。 医院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定期组织全员培训,特别是对医务人员和急诊科、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反复院内感染防控培训。 通过网络完成了医院新冠防护操作视频培训6次、知识培训4次。
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各病区设立了具备隔离条件的缓冲室,为尚未取得新冠结果的急重症患者提供服务检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对血液透析和恶性肿瘤患者,做好流行病学史询问,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对尚未排除新冠肺炎或处于隔离期的患者,预约血液透析在中高风险地区。 时段、特殊区域、特殊人员对接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王平介绍,疫情初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急诊诊疗区进行物理隔离,切断与其他科室的通道,并将急诊区80平方米的教室紧急改造为急诊输液室观察室,以提高患者的医疗水平。 环境。
为巩固分类救治、重症优先、绿色通道、个体化安排、缓冲隔离、强化防护等工作要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急诊科与发热门诊抢救组联动机制,给予优先救治有急症的发热患者,缩短患者在发热门诊的停留时间。 如遇发热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急救医生会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迅速前往发热门诊进行救治。 同时,分管院长牵头定期组织各科室主任到急诊科现场工作,对急诊科滞留患者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对于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在完成新冠肺炎排查后及时入院,大大减轻了急诊负担。 压力。
此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在发热门诊积极实施发热患者“1+3”诊疗方案。 成立核酸采样小组,确保及时采样、及时检验。 核酸快速检测技术的引入,将核酸检测时间从原来的6小时大大缩短到上机后45分钟一线门诊坐班:10天接诊4000多人,为急诊科、产科、胸痛中心等科室的危重病人提供紧急救治, 和笔划中心。 赢得时间。 (用完)